► Solana 的 SOL 代幣在週一稍早突破 100 美元大關,年初至今已實現驚人的 100 倍漲幅。
► SOL 的大漲歸功於日益增長的機構興趣以及 NFT 和 DeFi 的蓬勃發展。
Solana 生態系在今年繁榮發展,平台原生代幣 SOL 在八月中旬迎來一波強勁漲幅,一週飆漲 90 %,創下 75 美元歷史紀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不到兩週的時間內,SOL 再次改寫新高。
根據 Coinmarkcap 數據,SOL 在上週末出現一波漲幅,並在週一稍早以 100 美元續寫歷史新高,其市值同步成長至 292 億美元,擠下 Polkadot 及 USDC 成為「市值第八大的加密貨幣」。Solana 生態的總鎖定價值(TVL)也在近一個月內飆漲超過 2 倍,達到了 30 億美元。至本文截稿前報 100.29 美元。
SOL 的大漲可歸功於日益成長的機構興趣以及非同值化代幣(NFT) 和去中心化金融 (DeFi) 的熱潮再起。
高性能公鏈 Solana,作為以太坊的 Layer 1 替代品,Solana 的每秒吞吐量(TPS)提升到了 5 萬筆交易,是以太坊的 3,000 倍之多,且平均交易費用幾近於 0 美元,與 Polkadot、Cardano 等公鏈一樣被推崇為潛在的「以太坊殺手」之一。
機構資金進場
加密金融服務公司 Amber Group 向《CoinDesk》表示,大型機構在近幾週對 SOL 的需求有所增加。其中 Osprey Funds 在上周二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註冊了 Solana Trust(Osprey Solana Trust),成為美國第一個 SOL 私人投資工具。
Amber Group 表示:
一般來說,資金一直在流入如 Solana、Cosmos、Luna 和 Avalanche 等以太坊替代品。過去 4 週,這些智能合約平台代幣對以太幣(ETH)的價格都上漲了 80% 以上。
Solana 入局 NFT 世界
兩週前,Solana 推出《Degenerate Apes》NFT 系列,正式跨足 NFT 領域。而該系列一推出便大獲成功,並在推出後的 10 分鐘內就完售了 1 萬張獨特的卡通猿類圖片,總交易量達逼近 96,000 SOL,以當時價格計算超過 590 萬美元。該 NFT 系列的成功使得用戶需要購買 SOL 來購買 NFT,進一步推升了該代幣的價格。
-《Degenerate Apes》NFT 系列,圖片來源:Solanart-
《不無聊》(Not Boring)通訊的作者帕克·麥考密克(Packy McCormick)在最近一篇題為《索拉納·夏天》(Solana Summer)的文章中指出:
一旦人們購買 SOL,並體驗到自己的速度和低交易成本,他們就會變得更加樂觀。
其他的發展,如整合預言機 Chainlink 至 Solana 區塊鏈,再加上原生預言機 Pyth Network 於本月首次亮相,都可能也增加了代幣的積極勢頭。
NFT 的持續繁榮可能會為 SOL 帶來更多收益。根據 Amber Group 的說法,自反性或正反饋循環理論似乎在 NFT 市場中發揮作用。Amber Group 表示,「由於當前的供應危機和定價未透明化,提供 NFT 很寬的價格區間,目前仍屬漲價趨勢」。
分析師:下一個目標是 145 美元,高估風險持續存在
加密貨幣研究公司 Token Metrics 的首席技術分析師諾布爾 (Bill Noble)表示,從技術分析的角度來看,最小阻力的路徑是偏高的。諾布爾上週五對《CoinDesk》表示:
下一個上行目標是 89 美元(已轉至支撐位)和 145 美元。當然,這取決於整體市場保持樂觀。(145 美元是 161.8% 的斐波那契延伸水平。)
諾布爾提醒,如果 SOL 有兩個 UTC 日收盤價低於 70 美元,意味著看跌反轉將得到確認,那該代幣則可能回落至舊高點 58 美元的舊高點。
但他仍信心表示,除了市場崩潰以外,他不認為有其他因素能影響 SOL 的成長。他估計 Solana 在未來很可能會成為 DeFi 和 NFT 發展的重要平台。
Fairlead Strategies 的創辦人凱蒂·斯托克頓(Katie Stockton)則向《CoinDesk》表示,從圖表來看,沒有跡象表明上升趨勢已經枯竭,進一步的上漲可能正在形成。
斯托克頓指出,SOL 在過去五日從 70 美元飆升至 90 美元以上,證實了從整合模式的上行突破,而此次突破為 126 美元附近的長期目標打開了大門。
雖然 SOL 近期漲勢不斷,但其相對強弱指數(Relative Strength Index, RSI)已超越「超買」指標 70,目前正在 81 上下徘徊,已進入「超買警戒區」,有可能在近期出現短期修正,投資人仍需注意幣價反轉可能。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投資產品、證券、金融產品或工具的邀約、招攬、推介、建議、意見或任何保證,亦不應視作為專業意見或任何投資決定或行動的基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