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kitrade 的讀者有福了,限時免費加入高息先生telegram group ,一起交流吧! t.me/mryield
昨天, 有個朋友跟我說, 他買了加密貨幣(Polygon, 代號MATIC) ,短時間賺了60%,之後止賺,轉到買港股,然後倒輸了。 如果2016年當時覺得比特幣是騙子大壞蛋時, 就錯過了由$1000到$20000的20倍大升浪。 現在,加密貨碼已出現應用場景(use cases), 可以說是任何有關錢的活動,都可在區塊鏈上的去中去化金融(defi) 出現。 我認為, 如果你以為5月幣的跌浪令幣圈玩完, 仍在忽略區塊鏈的急促以倍增長的發展,那就好像在2001年dot com bubble 互聯網泡沫過後沒有低位押注AMZN, 沒有低位押注FB,沒有低位押注GOOG,就會錯過了一個長線爆炸性增長的投資機會。 DeFi 正在解決金融世界的根本性問題,帶來一個新的世界。 ● 鏈上, 公開開放透明 ● 無障礙 ,全電腦程式,再不需要人審批 ● 去中心化 ● 24/7 (就如永遠開放的銀行, 保險,借貸等等) ● 每個人都可以贏 加密貨幣總市值(不包括比特幣):$1萬億 與加密交互的以太坊地址總數:1.43 億 與 DeFi 協議交互的以太坊地址總數:1,620,000 從 2020 年第四季度到 2021 年第一季度,DeFi 用戶增長:50% 從 2020 年第一季度到 2021 年第一季度,DeFi 用戶增長:10 倍 已鎖金額:$820億美元 以太坊上的每日 DEX 總交易量(截至 2021 年 8 月):$24億美元 BSC幣安智能鏈 上的 DEX 總交易量(截至 2021 年 8 月):9.2 億美元 Polygon 上的 DEX 總交易量(截至 2021 年 8 月):2.3 億美元 有人估計,到 2025 年,區塊鏈行業市場規模將超過 210 億美元。 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市值已超過 1.9 萬億美元。 你有見過年升10倍用戶的行業嗎? 你不理會加密貨幣,就是忽略了1萬億美元。 你不理會defi,就是忽略了820億美元。 如今,幾乎所有 DeFi項目都建立在以太坊區塊鏈上,不過以太坊鏈速度慢, gas 交易費用昂貴。以太坊的可擴展性帶來了許多挑戰。越多人用, 就越貴, 成交越慢。 因此,最近出現了挑戰者, 諸如幣安智能鏈(BSC)、Solana(SOL)、Cosmos (ATOM) 和第二層解決方案(如 Polygon, 代號MATIC)。它們正在迅速趕上並解決在以太坊上構建所帶來的一些問題,大量新的公鏈面世。 在金融世界中, 自私金融人不會互通消息,好處留給自己, 各人暗中有競爭關係。 在區塊鏈世界中, 與我打交道的是區塊鏈電腦工程師,IT男,直腸直肚,重視分享,重視合作。能促進和互連新鏈,以增強加整體用戶體驗,而不是競爭。 一個互相幫助共生的生態圈,死也死不去哪裡。 就像之前的互聯網曾經與它自己的一系列擴展問題脫節一樣,區塊鏈技術必須由孤立運行轉變為一個相互連接的生態系統。 今天,DApp 既複雜又昂貴,就像萬維網曾經被描述為“緩慢”和“粗糙”一樣。 現時的區塊鏈比以前的56K 互聯鏈還要爛。 但我相信,區塊鏈上會不斷出現好用的plug and play 功能,未來十年以5-10倍急速增長。 要在區塊鏈上投資並分一杯羹,首選底層協議。底層協議如以太坊(ETH), Solana(SOL), 他們就像過隧道要交過路費,要生活就要交租交水費電費,要用公鏈就要交油費(gas fee)。 用比特幣的鏈就要交BTC,用以太坊的鏈就要交ETH,用Solana的鏈就要交 SOL。 亦如Apple Store, Google Play Store 一樣, 底層協議是一個平台,要在上面建App用App,Apple/ Google 甚麼也不用做,就會抽取30%平台使用費。 以太坊鏈太貴太慢, 但先行者優勢令其最多人用。 而Solana 又平又快, 但App 的生態圈還需要幾個月至一年才開發完,用戶群要慢慢建起來。 我認為是ETH及SOL 之爭, 當然亦有機會是跨鏈的百花齊放。 不管您看好ETH 還是SOL,加密貨幣對比上港股,是神秘而重要的主戰場。 我的感覺是, 明明發展飛速, 但傳統金融完全忽略,像是平行時空,那是代表您可能找到一個難得一遇的機會(non-consensus call)。 如果我還未說服您進入幣圈,歡迎加入高息先生telegram group留言問問題。
最後提提你,Kikitrade新用戶可獲得免費USDT ,仲唔申請?! 點擊以下連結安裝 https://share.kikitrade.com/kiki_landing_page?code=ISb3M&locale=hk
高息先生上
*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
文章首現於https://www.patreon.com/posts/55657520
免責聲明:本專頁的所有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購買任何股票及金融產品的特定推薦意見,本專頁的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專頁的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價格有時會大幅波動,價格可升亦可跌,更可變得毫無價值。投資未必一定能夠賺取利潤,反而可能會招致損失,往績數字並非未來表現的指標。投資前應先閱讀有關產品的發售文件、財務及相關的風險聲明,並應就本身的財政、其他狀況及需要詳細考慮並考慮決定投資是否切合本身特定的投資需要。
Comments